新世纪青年 最新公告:
《新世纪青年》2011年第3期(总第27期)已经出版,欢迎大家浏览网络版!

《新世纪青年》2012年第1期(总第28期)征稿截止日期:3月31日

2012年第2期(总第29期)征稿截止日期:4月30日
| | | |

 

谁解其中味?

——观《自恋刑警》有感

孙梓辛(历史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是有些日子没看日剧了。这学期开始以后,先是忙着准备开题答辩,再是出行、待客、看病,中间偶有的零碎时间也都基本分配给了兼职。这两天趁着养病的空暇,补上了之前落下的《自恋刑警》一剧(一下简称《自恋》),终于在昨日看毕。这里,想聊聊我对这部日剧的看法和体会。

   《自恋》一剧,描述的是一位外号“自恋狂”的警察(名为小暮已),年过30依然单身的他拥有着神奇的“超恋爱体质”,每次都会对女嫌疑犯一见钟情,而在最后的对峙场面,自恋君总是一手拿着“结婚届”(近似中国的结婚证),一手拿着“逮捕状”,让女主角选择,但令自恋君悲情的是,女主角选择往往都的是手铐,而不是戒指。同时,在剧中和自恋君一起奋战的还有他那精力极为充沛但有些小白的冴木同事,经验丰富且专门研究犯罪心理的老爸以及常年窝在酒吧里高谈恋爱哲学的自恋五人组中的其他四人。整个剧情大概就是围绕上述线索展开的,其中每集一个故事,前后的连接性不强,这也是我隔了很久才又将其看完而不影响理解剧情的原因。

    这部日剧不同于我以前常看的那种悬疑类型,虽然每集也都在侦破一个案件,但仅有的一些情节上的紧张与刺激却都被剧中大量的无序吐槽和友爱河蟹给冲散得七零八落。故而观看此剧,每每让我笑得前仰后合,大呼过瘾。不过,话又说回来,初看此剧时,我并未对其青眼有加。当时觉得整个剧情老套,进展散漫,再加上那些并不是看得很懂的笑料、包袱,很是提不起兴趣。但随着后来的渐渐积累,对剧情和人物都有了更好的理解,慢慢也习惯了那种日本式的幽默,方才重提兴趣。我在网上看,很多网友对本剧的评论,多半也都是谈到初看前几集时觉得本剧有些无聊,有负他们对编剧宫藤官九郎的期待,但真正能完整看毕此剧的人,却又都表现出一种对此剧的赞赏之感。一部影视作品,其本身乃是一个整体,哪怕前后衔接并不怎么紧密,但还是会有一个内在的发展脉络的,观者未全览整剧,殊难知其所以然也。

    《自恋》一剧虽然定位于一部恶搞的喜剧,但其中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是喜中带泪。观者     若能揆之以常情去理解,便不难发现这部看似搞笑的剧作之下到处弥漫着令人动容的真性情。其中每个故事的展开,有时不禁让人会以自身之境况去比对、关照与思索。印象中,自恋君的父亲(也是警察)临别时告诫儿子的话,最有感触。他是这样说的:“犯了罪的人,比谁都清楚是与非,对这种人直追不放,死死咬住,抓进牢笼里,又能怎样呢?他们也想活得正直,但法律却要赌气惩戒那些活不下去的人。但你不一样,你宽容,而且你真心去爱了。我觉得不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不会恨你。你能让他们改过自新,带给他们希望。所以,他们是幸福的。你抓的犯人,是有未来的”。个人以为,正是自恋君长期以这种“恋人如恋己”的方式去对待犯人,在最后的关头,总是替犯人想得多一些,才真正打动了她们,让她们义无反顾地选择接受手铐而非戒指。能够从人性上照亮犯人的刑警,或许才是这个社会所亟需的。但现实毕竟是冷酷和令人失望的,因而编剧才会设想出这样一个自恋君来表达他的愿景吧!

    还要一提的是,本剧的OST和剧中的舞蹈,极为有力地促成了本剧满满的喜感,值得大家去细细品味和欣赏。

    唐寅诗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曹雪芹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实,说的都是一个道理。越是有喜感或乖张的呈现,作者所欲展现的往往不易使人察觉,而当一切廓开之后,那一喜一悲所带来的前后反差,则会将人轻易地洞穿。在我看来,《自恋刑警》这部日剧揭示得正是这个道理。

 

(此文刊登于本刊2012年第1期上)

 

友情链接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图书馆
读者
青年文摘
榕树下
豆瓣读书
武汉大学图书馆新世纪青年书屋制作维护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联系邮箱:xsjqn@lib.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