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青年 最新公告:
《新世纪青年》2012年第1期(总第28期)已经出版,欢迎大家浏览网络版!

2012年第2期(总第29期)征稿截止日期:4月30日改为待定。
| | | |
 

 

《城门开》
作者:北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索书号:I267.1/B281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作者,阔别家乡十三年后重回北京,发现他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仿佛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于是他便要“重建我的北京”——用他文字召回北京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影,恢复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庙宇的原貌,让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天际线的景象重现,让鸽哨响彻蓝天的清脆回到人们耳边……同时,作者也把我们带回到他儿时的游戏中,带回到他的读书生活中,带回到他的母校,带回的“大串联”的旅途……他重建了这座“孩子们熟知四季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的城池,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 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 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 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 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 (展开全部)   
     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 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 《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

《广岛之恋》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565.45/D236.2/9:

    “广岛,这就是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叫纳韦尔,法国的纳韦尔”,这一传颂久远的对白是这对情人分手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一个法国女人与一名日本男子偶然相逢,深深相爱,可是这爱是在原子弹轰炸过的广岛上诞生的。它注定又是一场被扼杀的爱情,短命而永恒,像这个法国女人在战争期间与一名侵法的德国士兵在纳韦尔的那场爱情一样……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她1914年生于越南南部的嘉定,18岁回法国定居巴黎。东方的文明,异域的风土人情,少年时代的经历,都给她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1984年发表她的长篇小说《情人》,是杜拉斯对失去的年华的最后一次呐喊,和她的个人生活密不可分,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这部小说获得1984年法国文学的最高奖项龚——龚古尔文学奖。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
作者:黄永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索书号:I267/H686d 

    一位67岁的中国画家,支起画架,安顿好三脚凳,安然从在巴黎塞纳河畔、翡冷翠(佛罗伦萨)优雅的街头,专心画他的画。这是1991年的春天夏天的事情,画家黄永玉完成了他两次丰盛的艺术的旅程。   
    黄永玉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写的散文等文学作品又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他在国外小住时所写的艺术游记散文集,由三联书店在1999年《黄永玉艺术展》前出版。每篇文章都配有黄永玉所作的油画、水彩等,总计数十幅。读这两辑游记,我们如同与画家一起,沿着塞纳河,踏着当年印象派画家的脚步,来到处处入画的梵高故乡,又与画家一起,崇敬地来到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生活的地方,呼吸着那仍然留下来的醉人空气。   

《目送》
作者:龙应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索书号:I267/L647b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将饮茶 》
作者:杨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索书号:I267/Y197b2

     书最早于198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出版后深受知识界和广大读者喜爱,成为散文经典之作。本次再版,增加了《收藏十五年的附识》一文,同时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后增加了一篇附录,即“申辩之中高检长惩戒案”。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1932年苏州东吴大学毕业,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研习。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35年留学英国、法国,1938年回国。先后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论文集《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集《倒影集》等。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小癞子》《吉尔·布拉斯》等。

《失控》
作者: (美) 凯文凯利著 ,陈新武等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索书号:G303-49/K145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2006年,《长尾》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亚马逊网站上这样评价该书: “这可能是90年代最重要的一本书”,并且是“少有的一年比一年卖得好的书”。“尽管书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几年后可能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越来越成为真知灼见”。“在那时人们还无法想象博客和维基等大众智慧的突起,但凯利却分毫不差地预见到了。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来最聪明的一本书。”  这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  
       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其中必定还隐藏着我们尚未印证或窥破的对未来的“预言”。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年4月27日~,人们昵称他为 KK),他是“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maverick)。  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数派报告》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创作《失 控》……;他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他是——凯文·凯利。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1984年,KK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作者:林徽因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索书号:I226/L521
     本书尽可能地收集了林徽因女士的所有诗歌,即使做不到百分百完全收录,却也涵盖了她从留学时代直到中年这个时间段经典的诗歌作品,其中作为一道公案——涉及与徐志摩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在诗歌中有所流露。   
     林徽因同时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诗坛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巨大,她与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一直到现在都是每一代文学爱好者的必读品,她对中国诗坛的影响一直绵延至今,其诗歌作品中的音乐美感,动人的无声韵律无法不让人为之倾倒。   林徽因(1904-1955),建筑师、诗人、作家。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曾这样形容她:“林徽因就像一团带电的云,裹挟着空气中的电流,放射着耀眼的火花。”林徽因所留诗作不多,但每一首都玲珑剔透,真挚精微,以动人的无声韵律穿透时空,让无数世人为之倾倒……

《人间草木》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44.628/W183b

     本书从汪曾褀创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从华丽归于朴实,技巧臻于至境。这本散文分“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等七辑,“人间草木”,主要描写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文辞华丽,美不胜收;“四方食事”从故乡食物到各地美食,在素有美食家之称的汪老笔下,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气息,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美食一经汪老点晴之笔无不令人垂涎叫绝;“脚底烟云”是一组游记散文。不同于一般的纪游文字,汪老的散文富有深厚了文化历史与人文气息,可以称为文化散文,读者从中看到的绝不只风景本身;“联大岁月”描写作者当年在西南联大读书求学的难忘岁月,可谓历史的见证;“师友相册”记录沈从文等几位师友的音容笑貌,故人已去,但在作者的文字里却栩栩如生;“平淡人生”是一组写父母家人的文字,情真意切,可以看出汪曾褀人生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文章杂事”收录作者一组谈小说与散文创作的得意之作,既是汪曾褀先生的夫子自道,又是经验之谈,无论对一般读者写作者,还是研究者都很有参考价值。 汪氏散文晚年已臻化境,其文字技巧用炉火纯青来形容并不为过。这本散文集,更是汪曾褀先生一生创作的各类散文精品的分类集成,可以说是一般读者和散文爱好者阅读的经典范本。

《相约星期二》
作者: [美] 米奇·阿尔博姆 译者: 吴洪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索书号:I712.45/A115

    莫里·施瓦茨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在其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   
    米奇·阿尔博姆(1959——),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此外还是活跃的慈善活动家。迄今为止,阿尔博姆已出版九部畅销著作,其中纪实作品《相约星期二》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册。2003年,阿尔博姆六年磨一剑的小说《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将“星期二神话”继续延伸,迄今已累计售出八百万册。

《偷书贼》
作者:[澳] 马克斯·苏萨克译者: 孙张静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索书号:I611.45/S784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她是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   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灿烂千阳》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李继宏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I712.45/H413a

     私生女玛丽雅姆在父亲的宅院门口苦苦守候,回到家却看到因绝望而上吊自杀的母亲。那天是她十五岁的生日,而童年戛然而止。玛丽雅姆随后由父亲安排远嫁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几经流产,终因无法生子而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之下。   
     十八年后,少女莱拉的父母死于战火,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在战乱中失踪,举目无亲的莱拉别无选择,被迫嫁给拉希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   
     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塞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并因其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受邀担任联合国亲善大使。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问世后大获成功,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全球热销600万册,创下出版奇迹。

《巴别塔之犬 》
作者:(美)卡罗琳·帕克丝特译者: 何致和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索书号:I712.45/P121b2

     “我想念我穿着白纱的妻子,是否能让她的狗告诉我,埋藏在她生命尽头的秘密……” 妻子的意外身亡,是意外还是自杀?唯一的目击者是她的爱犬“罗莉”。丈夫保罗是一位语言学家,他要找到妻子死亡的真相,于是决定教会“罗莉”说话,道出真相。也就在教“罗丽”说话的期间,语言学家逐渐开启了和妻子之间的记忆之盒……至此,语言学家才渐渐拼贴出妻子的样貌。那么,他将用何种方式找到他与爱犬“罗莉”共通的语言?最后他能否让爱犬“罗丽”说出女主人死亡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美国新生代女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的爱情悬疑小说《巴别塔之犬》以象征语言分野、表达困境的“巴别塔”作为基调,在悬疑的背后,探讨的是关于爱情和隔膜的永恒追问。

《房龙地理》
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索书号:K901/F1845/(1)
    房龙对于世界地理的解读,不仅限于讨论地球的自然特征,他没有罗列枯燥的数字,没有堆砌深奥的名词,而是把人作为重点,来探究人的生存命运,试图寻找到人类幸福的共通之路。房龙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千姿百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m,1882—1944),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先后从事多种职业,但在写作方面取得了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代表作包括《荷兰共和国衰亡史》、《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等二十余部,均有相当大的影响,饮誉世界。其作品先后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日本、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此文刊登于本刊2011年第1期上)

友情链接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图书馆
读者
青年文摘
榕树下
豆瓣读书
武汉大学图书馆新世纪青年书屋制作维护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联系邮箱:xsjqn@lib.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