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青年 最新公告:
《新世纪青年》2011年第3期(总第27期)已经出版,欢迎大家浏览网络版!

《新世纪青年》2012年第1期(总第28期)征稿截止日期:3月31日

2012年第2期(总第29期)征稿截止日期:4月30日
| | | |

 

恋恋英伦风

◆钏筱梅(武汉大学法学院2009级)

 

    

   

    清醇的海风从大洋的彼岸御云而来,刹那间自己仿佛又身处在那个被柔软而模糊的浅蓝色雾霭所萦绕的国度。它并非有着令人神魂颠倒的美丽,不过是你可以踏足的普通日常世界,但它却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为之留恋。

    在这里“礼仪”二字并非空谈,一名普通巴士司机的固执便教我学会了如何去尊重。

    或许是上帝为叹息桥的忧伤而落泪,刚还晴好的天空一时布满了水墨的浓云,顷刻间稠密的雨点争先滴落下来。从圣约翰学院走出的我们在冰冷的海风中焦急的到等待着巴士的到来,大家的心情随着渐近又渐远的红色双层巴士和时聚时散的人群流动起伏着。终于,在晚点半个小时后,我们望到了那令人振奋的数字,还未等巴士进站,大家便都向车门飞奔而去。待车门打开,正当我们欲一步跳上之时,却被巴士司机毫不留情的话语给猛地挡了回来。“对不起,小姐们,请你们排队。你们身后的乘客排在你们的前面,他们也排队等了好久了,请按顺序上车。”大家一回头才发现,原来因一时激动竟忽略了身后长长的队伍,顿觉脸颊发烫起来。同行的伙伴文君是个率性的孩子,一句“英国人真固执!”不觉脱口而出,其他人便也都附和起来,“是啊,司机真是太不近人情了!一点面子也不给!”大家一时觉得尴尬亦是人之常情,虽然暂时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但却都心有灵犀地走到队伍中去,静静等候上车。待车门关闭,司机微笑着的一声“谢谢,女士们!”为此次小小的风波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看着大家若有所思中微微上扬的嘴角,其中缘由豁然明了。

    英国人的固执果然名不虚传,不想竟有机会可以亲身领教。这固执绝不是对细故的纠缠不休,亦不是所谓的死板和僵化,而是对世间真美的执着,对传统礼仪中“尊重”二字的守候。这固执有情有理,这固执有勇有义,这固执令人心生敬意。

    在这里“礼仪”二字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一次温馨的际遇让我欣赏到她内在的美给社会带来的浓浓暖意。

    在到英国之前,曾听留学回来的好友说:“如果你不会说英语,到英国之后你第一句学会的地道口语便是‘Thank you’。这是一个对‘Thank you’一词情有独钟的国度。”此话不假,从飞机降落在伦敦西斯罗机场的那一刻起,自己便被“Thank you”所环绕,但却总感到只是在其门外徘徊而不知其真谛,直到从剑桥回家的那个夜晚自己才真正走进了英国人“Thank you”的世界。末班车在剑桥古老的巷弄中穿行,自己着迷于窗外恬静的夜色,不觉出了神。恍惚中忽感车停了下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滑过,一句诚挚而轻柔的“Thank you”,一句愉快而温馨的“Good night”悠悠传入耳际。不知为何自己的心微微一颤,等回过神来,循声望去时,灯已暗,车已继续前行。随着站台的不断停靠,自己的眼眶慢慢湿润起来。每到一站,无论是耄耋的老者,还是咿呀学语的孩童,无论是身披纱丽的异域女子,还是西装革履的本土绅士,在下车之前都会在司机的身旁停留片刻,表达心中的谢意,而司机则送上其晚安的祝福并在目送乘客们走上人行道挥手向他告别后才缓缓关闭车门向前方驶去。

    这样的礼节绝不是流于形式上的应付和过场,而是人们内心的真情流露,是乘客对司机辛勤劳动的感恩,是司机对乘客的关心与呵护。与其说是英国人对“Thank you”一词情有独钟,倒不如说那是一种浸入骨髓的文化涵养,纵使岛国的海风再冰冷天气再多变,有“Thank you”的地方便是晴天,便有温暖。

    其实“礼仪”二字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你愿意,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便不再是一件难事。你收获的不仅有满心的快乐,或许还会因此而拥有无价的情谊。

    在英国的期间,我和同行的两位学姐入住在一对意大利裔老夫妇家中。因为初到异乡的兴奋,三人聊天竟忘了时间,等去洗漱时已快午夜十二点了。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一开门,看到老太太满脸愠色地站在我们面前,“女孩们,我白天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了,老头子睡眠不好,希望你们以后能早些休息。”次日清晨吃早餐之时,老太太脸上的阴霾仍未散去,“女孩们,请你们以后使用浴室记得把浴帘放进浴缸中,否则楼下会滴水的。谢谢,亲爱的。”两日下来,我们发现老夫妇十点休息,但他们总会等到我们用完浴室后才使用。于是我们及时调整了时间,确保浴室在九点之后出于空闲的状态。虽然在来英国之前我们已知英国人家的地板多是木制材料,我们也确实把浴帘放到了浴缸内,但为什么还是会漏水呢?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原来由于水流速度太快,一部分的水会沿着浴缸的边缘流到地板上从而造成积水的现象。于是我们找来毛巾分别放在浴缸的边缘和地板上且将水流的速度适当调小。时间不断流逝,大家之间的磨合也在不断进行。不知从何时起,老太太一改往日事事的挑剔,逢人便夸“多好的女孩子们呀!”这回反倒让我们觉得不适应起来。转眼间到了分别的前夜,从外归来才一进门我们便被老夫妇热情的招呼到餐桌前,“亲爱的,我们为你们准备了你们三人最爱吃的意大利食物,有刚出烤炉的比萨,有用家传秘制配方烹饪的意大利面,还有可口的甜点。多好的女孩们呀,你们的房间像从未用过般整洁,从没有房客像你们一样帮我们准备食物洗刷盘子及如此体谅我们夫妇俩的老习惯。这里永远是你们在英国的家,如果你们的父母到英国来一定请他们来做客。女孩们,吃完晚餐请到我们的收藏室看看吧,这件屋子从没有让外人进去过,但你们不同,你们就是我们的孙女。”

    作为客人,我们只不过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如此盛情让人怎能承受,便知从此往后大洋的彼岸多了一份对此岸家人甜蜜的牵挂和祈祷,而此岸多了一份对彼岸家人的无限眷念和祝福。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英伦,这朵雅致的玫瑰之所以能在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之后仍明媚地绽放在世界的百花园中,是因其深深扎根于善美的土壤中,汲取着礼的精华和养分。英国人用实际行动捍卫着自己的信仰,向世界展现着自己的绅士风度。礼之精髓:尊重和为他人着想,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它或存在于地铁站扶手电梯那永远畅通无阻的左排快速通道上,或存在于深夜的派对后客人们耐心等待自己的孩子自觉将不同颜色的细小玩具珠粒一一归类的欣慰神情中,或存在于上下班的列车上乘客们个人安静读书看报的和易氛围里……人们的生活由此多了些宁静与纯粹,少了些喧嚣和浮躁;多了些和睦与温情,少了些烦闷和冷漠。

    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恋上了那儿澄澈透明的蓝天和自由写意的白云,恋上了那片土地上纯美的英伦风情,更恋上了从人们纯净精神源泉中跃动而出的低调的奢华。这是一个耐人寻味却不张扬的国度,它是那一杯浓郁香醇的蓝山咖啡,需要人们用心去慢慢品味。我随志摩轻轻的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却轻轻带走了咖啡豆的种子,有了它,无论身在何方,将其播撒下,闭上眼便能闻见咖啡那醉人的香气。

 

   

(此文刊登于本刊2012年第1期上)

 

友情链接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图书馆
读者
青年文摘
榕树下
豆瓣读书
武汉大学图书馆新世纪青年书屋制作维护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联系邮箱:xsjqn@lib.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