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青年 最新公告:
《新世纪青年》2011年第3期(总第27期)已经出版,欢迎大家浏览网络版!

《新世纪青年》2012年第1期(总第28期)征稿截止日期:3月31日

2012年第2期(总第29期)征稿截止日期:4月30日
| | | |

 

城市的人·人的城市

◆陈 晔(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2010年,上海黄浦江边世博会盛大开幕,一个古老的大国用文明和进步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展现世界的风情。世博的演绎,宛如琴键的变奏,象征着不同地域上工业文明的起伏,也见证着人类城市发展的历程。而另一方面,同样生长在城市中的还也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房价,拥挤不堪的城区交通和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随着两会的召开,这些似乎从未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过的问题再次粉墨登场,无奈之余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城市真的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了吗?追溯城市发展的足迹,一路探寻人类与城市关系的演变,或许我们能够找到更加完善的发展道路和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城市,曾经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人类终极的聚居地,城市无疑是构建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庞大的符号群。当城市出现,财富逐渐转化为繁华的市集、辉煌的宫殿和璀璨的艺术,一代又一代的市民便成为被巨大的磁铁吸得牢牢的碎铁屑,朝作暮息,生死于兹,更甚于农民依恋土地。

    城市是人的缩影和象征。她是我们本性的象征,是我们现状的象征,也是我们命运的象征。对于心胸开阔的古人来说,她首先是宗教和宇宙的象征。在古人看来,人间城市是神圣模型的翻版,她的中心通常是一座神殿。犹太教经典《所罗门的智慧》上这样写道:“你命令在你的神山上建一座神殿,在你居住的城市建一座圣坛,那是你一开始就事先准备好的神堂的翻版。”随着近代科技与理性的迅猛发展,城市在性质和功能上产生了巨大改变,她不再过于强调人类的理想,却真正反映了人类生存状况的根本改善。对启蒙思想家来说,城市不仅象征着自由与幸福,而且也是美德之所在。伏尔泰认为他那个典型的现代城市伦敦是反对农业社会固定的等级制的社会自由和社会流动的养母。十八世纪德国的人文主义者赞美希腊城邦的共同体理想,把中世纪的城市视为一个形成文化的地方,是忠诚、荣誉和简朴这样的美德所在。

    千百年来,人们对城市产生的热爱与依恋是不言而喻的,城市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城市不仅仅是芸芸众生的聚集地、生长着一片片或丑陋或美丽的水泥森林、有着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她也是人类寄托理想和希望的地方。她见证了人类从奥林匹亚竞技到伦敦奥运会的一次次不懈的挑战与超越,她遭受了法西斯暴虐的炮火也目睹了勤劳的人们不辞辛苦的重建,她聆听过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激昂也感受着莎士比亚的喜怒哀乐。到了今天,城市更加具有压倒一切的意义。对国家来说,她是政治中心、经济命脉、文化商品集散地和社会状况的观测台。对芸芸众生来说,城市几乎意味着一切:她是富裕、文明、秩序、进步的象征,也是罪恶的渊薮。这里天天有眼泪,夜夜有欢笑;这里高楼林立,通衢纵横;这里棚户相连,垃圾成堆;这里成功了多少野心,又破灭了多少幻想。她目睹了无数阴谋也见证了不少伟业,她把人送入天堂也将人打入地狱,她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也浪费了巨额的金钱……

    城市化行进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人们生活环境大为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城市人类也无可逃避的承担着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人类与城市主体位置的混乱、城市对人的异化在城市化发展危机的裹挟中袭来。城市是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最为丰富的地方,人们为了某种希望,在其中拼搏奋斗,而能够得到的却难以消受。人类是特殊的群居动物,即使城市并不适合居住,但因为城市敛聚了大量的财富,展示着人类最精粹的文明成果,尽管伴随着焦虑、担忧和苦闷,人们却矢志不渝地相信,我在,故我占有。城市的吸引力并不在于个体的感受,而在于群体的感受。一座城市敛聚的财富越多,越能给它的居民带来城市生活的优越感,这体现了精神上的分享原则。因为城市是公共财富,绝对不会属于某个个体,所以在这个城市中即使一无所有,居民也会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哪怕千万分之一的公共财富,就足够傲视没能参与分享城市的其他人。城市如同一个富丽堂皇的囚笼,关进来就再也逃不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出不去,围城就变成了单向的黑洞。

    城市的核心究竟是人,还是物质化的环境,是城市化生存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每个人更经常询问的,则是城市与自己是否融洽无间。原住民总希望城市按照某种自己熟悉的模式固定下来,边缘人则在寻觅城市可把握之处以使自己融入其中。每个都市人,都把未来和成功与城市捆绑在一起,离开都市意味着懦弱和逃避,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这才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而且,逃离了城市,又能去向何方呢?换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成为匆匆的过客;还是回归自然,做一头自在逍遥的野兽?城市化的分水岭也许是一个征兆,预示着未来的城市可能不再成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或是一幅理想中的图景,诸如现代化、财富、人际关系或是繁华、自由、宜居。占了上风的城市将继续处于进行时,由所有身在其中的人共同推进,也公平地承担每人一份的困惑、烦恼和痛苦。

 

    城市发展,让未来更美好
    
    回归本质,真诚反思,我们发现:也许,喧嚣与浮躁的从来都不是属于城市的,而是来自我们的自私和贪婪。

    人类受益于城市,也受困于城市。我们仅仅能从宏观上看到那不可逆转的箭头指向,而在微观上,那些扭曲的藤蔓,那些热忱的灰烬,那些苍白的纸张,那些模糊的玻璃,各种各样沉迷城市中的灵魂和灵魂的交集,是我们难以摹状的。
    
     城市是人的城市,人也是城市的人。城市的意义最终落实于自我的意义:究竟是扭曲的自然还是人工的伊甸园,是地狱还是天堂,答案自在人心。人是城市的根本,人的自由即城市的自由,人的创造即城市的创造。历史之城市、现实之城市和未来之城市,只能在人心之中达到三位一体的和谐状态。从追问到放弃追问,从意义到虚无,城市成为纳入越来越多肉体与灵魂的容器,加速铸造着新一代的人性。

    

(此文刊登于本刊2011年第1期上)

 

友情链接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图书馆
读者
青年文摘
榕树下
豆瓣读书
武汉大学图书馆新世纪青年书屋制作维护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联系邮箱:xsjqn@lib.whu.edu.cn